責任編輯:莊文楚
姜寶蓮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民主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民主好不好,關鍵在于其是不是具有徹底的人民性,真正做到人民當家作主。民主不僅是中國革命時期的旗幟,更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堅持的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斷,這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百年探索實踐找到的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傳統的人民民主形態,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統治主體”即國家權力歸屬是民主首先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睔v經百年砥礪前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構建起覆蓋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4億多人民、56個民族的民主體系,真正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民主道路上“一個人都不能少”的民主實踐,真正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廣泛持續有效的民主參與,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這完全不同于有些國家表面上是“一人一票”,實則為資本邏輯運演下的“少數精英統治”。起源于古希臘的民主原意是“人民的統治”,以公民的直接參與為基礎。而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當資產階級確立統治地位后,歷經幾代人的演變,已將民主概念窄化為“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統治”,民主精神也被矮化為人民每隔幾年通過特定程序決定由哪個精英集團來統治自己的選舉。在這樣的精英民主模式下,廣大人民早已經被排除在政治決策之外,對民主的信心也日益喪失,公民投票率呈整體下降態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如何統治”即如何保障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是民主需直面的重大問題。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參與實踐既激發了人民參與管理、表達意愿的積極主動性,也切實保障了人民表達意愿、參與政治的現實可行性。一方面,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保障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新時代十年來,我們黨不斷堅持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體系,理論上堅持用“八個能否”“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標準來評價和審視該制度體系,實踐中重視對該制度體系不折不扣的執行,將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諸如“后陳經驗”中“村務監督委員會”就是對該制度體系的有力踐行。另一方面,靈活多樣又極具煙火氣息的民主參與實踐渠道保障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人民表達利益訴求,參與政治決策、政治管理的通道除了各層級的民主選舉之外,還有諸如民主懇談會、聽證會、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基層立法聯系點”“小院議事廳”“板凳民主”等豐富且通暢的基層民主實踐形式。無論國家發展大事、社會治理難事,還是群眾生活瑣事,人民利益要求既能通暢表達,也能有效實現,黨和國家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3年全國兩會將“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立法法》的事實,再次彰顯法律和制度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實現民事民定、民事民辦、民事民議,人民當家作主,有效防止人民只有在投票時才被喚醒的虛假現象。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統治實效”即民主的實踐效能對民主具有決定性意義,民主運行的有效管用性是民主合法性的重要來源,直接關切著民主是否能夠長久地持續穩定運行。好的民主一定是實現良政善治的,是推動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是解決人民急難愁盼的,是滿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需要的,也只有這樣的民主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偉大實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民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共和國,基本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石。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時代十年來,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同樣得益于人民民主煥發出的強大治理效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物質基礎,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確保勞動者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得以解放,成為物的主人,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彰顯,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活力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創造力極大釋放,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步擁有了源頭活水,真正做到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了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揚棄與超越,對人類政治文明和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ū疚南蹈拭C省教育廳2023年高校教師創新基金項目“甘肅省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長效機制構建研究”(2023A-014)、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路徑研究”(22ZDA067)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莊文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翻山越嶺、跨洋越海,絲綢之路是古人創造的互聯互通奇跡。如今,遠洋巨輪劈波斬浪,“鋼鐵駝隊”跨越大洲,續寫著新時代的絲路故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10周年為新起點,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詳細]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指引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