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郭麗巖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經過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1.3%。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明顯增強,供需雙側景氣水平繼續回升,說明實體經濟領域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態勢良好,經濟循環更為暢通高效,有更足的底氣和信心統籌好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國擴內需、提信心、防風險舉措扎實落地,著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
工業領域經營效益指標改善回升,說明產銷循環加快。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同比增長6.2%、9.1%,均超過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前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已回升至74.8%、96.8%。隨著效益指標逐月逐季改善,尤其是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近期舉措、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以來,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回50%以上的景氣區間,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說明企業經營預期和投資信心得到提振。調研也發現,各地工業企業加快銷售和補充庫存,積極開展和謀劃開展新一輪投資。
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加快,促進機制不斷優化。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0%,連續2個月下降。前三季度,扣除價格因素,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5.9%,高于GDP同比增速,服務零售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8%和18.9%,這些數據說明通過穩就業促增收提升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和創新消費場景的系列舉措落細落實,已經產生了積極效果,有力支撐消費充分發揮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83.2%,拉動GDP增長了4.4個百分點。
展望全年,實體經濟將加快恢復向好,能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撐。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點的“四新”經濟引領作用凸顯。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投資都保持雙位數增長,有力支撐產業結構匹配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大力提升自主可控與安全保障能力。制造業和服務業加速深度融合,綠色低碳轉型的迫切需要正在加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民眾多樣化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引領生活服務業品質提升。尤其是新型消費和綠色消費發展勢頭迅猛,智能化賦能傳統消費市場,豐富了消費市場的層次和業態,讓綠色節儉消費成為新時尚。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穩的基礎牢,進的動能足,穩增長擴內需系列舉措加力提效,經營主體活力動力不斷釋放,有利于穩定總需求和強化新動能。今后一段時間,我們要繼續夯實宏觀經濟平穩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針對部分實體企業承受的外部壓力,精準出臺排憂解難的真招實招,著力降低企業綜合運行成本,加快推動工業企業利潤穩步改善。把穩就業和穩產業更好結合起來,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生產經營環境和勞動保障條件,同時發揮好民營企業開拓就業崗位和優化就業結構的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持續開展質量標準管理體系升級行動。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和準營等環節的隱性壁壘,不斷提升市場運行效能。強化市場風險苗頭和潛在問題識別與預警,防范風險生成和交叉傳染,做好應急處突預案,穩定國內重點市場運行,確保重點產業鏈穩定有序運轉。
(作者:郭麗巖,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牛樂耕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國主張,體現了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詳細]
作為一條文明之路,絲綢之路的價值不僅在于商貿本身,而且在于開創了“化干戈為玉帛”、以經貿交往推動人們和平相處的道路。人們在絲綢之路上的交往交流,積累了人與路的深厚情感、人對路的強烈認同以及同行者的歸屬感,拉緊了情感紐帶。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承載著[詳細]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鶎又卫砗兔裆U鲜玛P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