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的理論傳播與群眾需要更好結合

2022-12-19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梁家峰 孫佳哲

  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黨的創新理論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黨的理論傳播要與群眾需要更好結合,讓黨的創新理論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成為指導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提升引導力

  理論傳播在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論傳播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牢牢把握理論傳播的主導權、話語權,把準方向、把牢導向,開展重大主題理論宣講,把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到千家萬戶。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要深入人心,就要開展理論宣講!叭罕娫谀睦,理論宣講就要跟進到哪里”。通過開展立體化、互動式的重大主題理論宣講,讓黨員干部群眾浸染在強大的理論宣傳聲勢中,不斷提高思想理論認識,增強理論獲得感。要適應對象化、差異化、分眾化的特點,深入機關、校園、企業、社區、農村、軍營等開展面對面基層理論宣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清楚、講明白,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實現集中宣講和常態宣講相結合、線上宣講和線下宣講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全天候立體化宣講格局。聚焦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釋疑解惑,實現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宣講過程中既要聯系基層實際講解理論,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又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創新理論發展的脈絡,努力把中央精神以及各項決策部署講透徹講全面,讓正面聲音成為主流。

  適應當前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現實,創新方式方法,摒棄傳統的傳播方式,突出針對性。理論宣講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實際,回答熱點難點問題,回應群眾關注關切,增強傳播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在實際工作中,面對不同的人群,選擇不同的授課人,通過精準對接,實現理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增強服務意識,立足差異化特點,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按照各級受眾需求特點,為基層提供“菜單式”專題性、定制化、高端化服務,使宏大理論宣講落細、落小、落實。強化問題導向,對于基層關注的理論熱點和民生問題,及時組織專家學者、職能部門領導面對群眾開展深度解讀,既要講清楚“為什么”,又要講清楚“怎么辦”,最終把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增加感染力

  理論傳播要有“效度”,就必須在“信度”上下功夫,才能讓群眾感受到真理的魅力。理論宣傳工作重點在基層,受眾主體是普通黨員干部群眾。只有實現理論的通俗化、具象化,以故事為載體,聯系身邊事、身邊人,把深刻的道理用簡潔形象的方式講清楚、說明白,才能讓創新理論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崩碚撘v深、講透、講明白,關鍵是要做到架天線、接地氣,說百姓話、講身邊事。講好故事,對于有效傳播黨的意志主張、反映群眾呼聲具有重要意義,是做好理論宣講工作的新鑰匙。深刻的道理要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說服人。實踐表明,缺少情感交流、關切回應、身份代入的理論灌輸,群眾不愛聽,甚至反感。只有把抽象理論、宏觀政策以小而美的故事為載體娓娓道來,寓黨的主張和群眾呼聲于其中,變“硬”灌輸為“軟”傳播,宣講才有生氣,有活力,才能入情入理、入腦入心。因此,理論傳播必須轉變觀念,把艱澀的理論進行故事化再塑造,認真遴選素材、精心打造故事,在故事中灌注精氣神,以真人真事真情,實現理論傳播。

  講故事是增強理論傳播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本要求。講壇上要講故事,紙媒上要講故事,廣場上要講故事,網絡新媒體上也要講故事。通過各類平臺實現全覆蓋,讓基層群眾時時刻刻感受到價值的引領,實實在在得到精神的洗禮,實現理論傳播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好平臺,講壇上圍繞主題推出典型案例故事,講清楚政策出臺的背景故事;各種理論刊物要多擺事實、講故事,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廣場上的百姓宣講從家長里短講起,把百姓故事和中國故事結合起來,反映百姓心聲和日常生活,真正在感染群眾中贏得群眾;網絡新媒體上更要善于把理論變成動漫故事、微視頻故事,贏得新媒體受眾。打破平臺界限,傳統平臺、傳統方式和新平臺新手段實現對接融合,同一故事以適應不同平臺的不同方式展現,整體推介、形成合力。

  加強吸引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絡輿論場成為重要的社會輿論場。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必須打贏理論傳播的網絡戰,發揮好網絡新媒體作用,增強理論傳播的吸引力,讓黨的創新理論在網絡空間高高飄揚。

  精心策劃,積極搶占新媒體理論宣傳陣地。當前,信息傳播進入一個以移動傳播、融合傳播、微傳播、個性化交互式傳播為主要特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社會思潮在新媒體上不斷交融交鋒,輿論生態環境呈現多元化、即時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這對理論宣講的理念、渠道、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要積極開設理論傳播公眾號,通過精準策劃,區分精英群體和普通民眾,推出精品理論欄目,按照網民閱讀習慣和興趣,及時推送到各個“圈”“群”里,特別是要注重理論多形態生產,將理論融入短小精悍的小文章里,融入短語音、小漫畫里,做到“點對點”“面對面”宣講,使黨的主張和聲音與網絡輿論最大程度地共鳴。

  拓展渠道,實現多形式立體化傳播。在微傳播時代,信息傳播呈現由被動接受向定制和分享轉變的態勢,抓住受眾的需求方式,契合用戶的接受偏好,是做好新媒體理論傳播的關鍵。面對移動新媒體迅猛發展態勢及傳播方式變革,只有推出形式新穎多樣,個性化、互動性強的新媒體產品,打造指尖上的學習品牌,才能讓創新理論更加便捷有效地抓住廣大網民。這就要針對網民群眾不同需求,在傳統的理論輔導報告基礎上,推出系列多樣化衍生產品,將權威輔導報告編輯制作成PPT、圖解、H5、微講堂、理論漫話等節目形式,分層分眾滿足不同讀者“速讀、慢讀、精讀”需求。同時,要努力保證理論產品的思想深、溫度宜、品質好,實現網民學習上的“各取所需”,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增強創新理論傳播效果。

 。ㄗ髡吡杭曳逑当本┦猩鐣茖W界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孫佳哲系中國林科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返回首頁>>

責任編輯:李士環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资源中文字幕,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毛1,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