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士環
作者:曾祥敏 崔林 趙希婧《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23日11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這對我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作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而今,從建設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再到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方向路徑日益明晰、腳步日益堅定、成效日益顯著。
一
全媒體傳播體系是一個有機系統,需要用整體思維、協同思想貫穿這一工程。具體而言,以“合”為目標、以“分”為路徑,明確重點,差異發展,整體推進。
“合”即融合,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在內涵發展上,我國媒體融合戰略始終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從融合初期的技術驅動創新與散點式的試驗突破,到內容、技術、管理的系統發展,進而形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管理創新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系統建構。在全媒體自主平臺搭建、內容生產、渠道分發、人才建設、經營管理、用戶連接等各個方面形成新型主流媒體全局性、戰略性、系統性整體轉型。
“分”即分而治之,差異化發展。在體系結構上,縱向的央—省—市—縣的全媒體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布局完成,而結合資源集約優勢,尋求戰略側重,路徑明確、特色突出的差異發展才能注入改革創新的活力。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關于“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的部署,各層級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各有側重,互為犄角。第一,有優勢、有實力的中央媒體要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旗艦”和“航母”,在平臺和內容建設上不僅起到創新引領的作用,更要成為主流輿論引導的定盤星和壓艙石。第二,省級媒體作為有一定資源規模的區域性建設平臺,積極發揮在區域媒體鏈接、特色發展引領、資源協調共享等方面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第三,市地級媒體因地制宜加快探索適合自身的融合發展模式,在優勢點發力、關鍵處聚焦。第四,縣級融媒體要建強用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深化“新聞+政務+服務”。
二
全媒體傳播體系要發揮融合效應,不僅要以“合”為目標、“分”為路徑,還要以“和”為手段,以系統協同構筑全媒體傳播生態體系,在各層級媒體、各類平臺差異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整體聯動、協同高效的傳播體系。
縱向上,央—省—市—縣四級融合發展,構建有連接力、組織力、引導力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形成全程、全效、全覆蓋的智慧全媒體傳播生態。橫向區域合作上,主流媒體通過建立跨域協作機制,打造全媒體云平臺,促進城市資源交互、拓展用戶市場,在協作中創新內容生產鏈條、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橫向內外合作上,主流媒體充分利用商業平臺在技術、渠道、運維上的優勢,壯大主流價值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商業平臺在與主流媒體的合作共贏中,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公益內容的傳播。
以系統協同構筑全媒體傳播生態,還需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把握好主流媒體內容和流量效益的關系,充分考慮主流媒體公共內容屬性,協調算法推薦,把流量分配傾向于主流價值內容的傳播。其次,對于區域性的內容供給,充分平衡本地用戶在區域公共內容和個性化服務方面的需求。信息內容與服務是區域公共輿論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面向,商業平臺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應當助力本地媒體服務民生福祉及社會和諧發展。最后,主流媒體為商業平臺提供優質、權威的內容,商業傳播平臺應當積極主動探索與主流媒體共享流量收益的路徑,助力主流媒體增強自我造血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
媒體融合戰略實施以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已經從“你就是你,我就是我”,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階段,正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全媒體傳播階段邁進,從而形成全媒體時代下的主流輿論引導新格局。
深化全域全鏈全場景傳播。加強全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頂層設計,采用一體策劃,注重總體布局,強化整體推進,形成資源合力。全媒體生產機制和業務流程引領不同產品生產,傳播不同終端,充分把握時、度、效。以“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傳播體系,塑造網上網下一體同構的新格局。建設內宣外宣聯動,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式的大外宣新格局。
創新“接天連地”的全媒體新聞話語。一方面,全媒體傳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新主題、形勢、成就、典型等多層次、多角度的正面宣傳報道,繪好新時代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流輿論同心圓。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做好信息服務,參與社會治理,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新聞話語。
構建融通中外的全媒體話語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守發展“思想價值層”;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國特色學術概念、知識和理論體系,培育創新“理論知識層”;創新中國聲音的話語表述和情感表達,豐富開發“陳述表達層”。思想層要有深刻性和引領力,理論層要有系統性和說服力,陳述層要有實效性和親和力。促進融合工作室、融媒體中心、新創平臺的項目運作與常規化報道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全媒體對內對外話語戰略合力。
推動輿論引導方式的全媒體創新。推動內容與技術深度融合,增強用戶體驗的場景感、交互感和沉浸感,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建設服務于國家治理和社會民生的全媒體多功能平臺,提供新聞信息、便民的一站式服務。推動全媒體用戶連接創新,探索“開門辦報”“開門辦臺”的創新模式,吸納用戶共同參與信息生產傳播和社會治理。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是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集群,增強新聞宣傳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曾祥敏,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崔林,系教授;趙希婧,系副研究員;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