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的文化內涵

2023-10-23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吳月朦

  吳月朦

  色彩觀呈現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發展軌跡,沉淀著人們對世間萬物獨有的生存體驗、價值觀念和審美趣味。中華文明的傳統色彩觀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最深遠的當屬“五色觀”,“五色”即青、赤、黃、白、黑!吨芏Y·考工記》即有“畫繢之事,雜五色”的記載。作為人類最早接觸并使用的色彩之一,紅色從遠古時期開啟,就已逐漸滲透到中國文化的起源脈絡中,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被不斷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ㄒ唬

  古時,人們對紅色區分較細,漢語中較多指稱紅色的詞即可證明,如絳、赤、朱、丹、紅等,它們同屬紅色,深淺略有差別!敖{”是深紅色,《說文解字》曰:“絳,大赤也!薄夺屆吩唬骸敖{,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笨芍{色最早經由絳草提煉而成,且染制難度極高。漢朝時,這種濃重的紅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帳,馬融“絳帳傳薪”由此而來!俺唷眲t比“絳”稍淺,比“朱”要暗!墩f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背嗍腔鸬念伾,五行說以南方屬火,赤色自然就是“南方色”!爸臁焙汀暗ぁ鳖伾嘟,在后世的使用當中區別不大!犊滴踝值洹肪蛯ⅰ暗ぁ敝苯俞尀椋骸耙灾焐课!逼鋵,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朱,赤心木,松柏屬”,“丹,巴越之赤石也”,若細作比較,“朱”是紅心木的顏色,是正紅色;而“丹”是由巴郡、南岳出產的紅色石料中提取而來,比“朱”更加艷麗。更不為今人所知的是,“紅”在今天是所有紅色的統稱,而它最早僅僅指的是粉色!墩f文解字》說的“帛赤白色”,即紅與白的混合色。所以《論語》有云:“紅紫不以為褻服!闭驗榉圩戏钦,所以君子不用其做衣裳。隨著年代推移,顏色的區分漸漸不再嚴格,“紅”也成為各種紅色的統稱。

  中華民族對紅色的尊崇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的人類依賴狩獵為生,獵物的血液是紅色的,而人類一旦受到獵物襲擊,也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紅色與生命就產生了自然的關聯。紅色還是火的顏色,人類從“茹毛飲血”步入“火燔熟食”,火的出現也為陶器的生產發明提供了制作條件,火的使用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梢哉f,原始先民的紅色崇拜是同血與火長期打交道的結果。戰國末期的陰陽學家鄒衍根據五行相生相克提出五德終始說,以五正色來表現朝代的更替:“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逼渲,周以火克商金,其色尚赤!抖Y記·檀弓》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的記載。周朝以紅色為正統,此后歷朝亦以紅色為尊。漢朝初年、唐朝、宋朝皆尚赤,明朝的紅色崇拜更是發展到頂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紅色尤為推重,“朱”是其姓氏,紅色又為南方色,朱元璋恰好發跡于南方,故他認定紅色為喜慶吉兆之色,規定服飾以紅色為宜,并要求宮中內外皆以紅色做裝飾。

 。ǘ

  紅色在漢語中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濃郁的人文色彩,產生了眾多象征意義。如前所說,在傳統色彩觀中,紅色被認為是正統地位、帝王色彩和尊貴身份的象征。自然的顏色本無高低貴賤,人類的倫理觀念賦予其特殊意義。儒家思想以正尊副賤,這一鮮明的等級觀念反映到色彩上,就有正色與間色之分,正色貴,間色卑!抖Y記·玉藻》孔穎達疏引皇氏云:“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庇帧安徽^五方間色也,綠、紅、碧、紫、騮黃是也!惫湃苏J為正色是自然之色,間色是在正色的基礎上增添顏色而成。而在五正色中,中國的傳統是尊黃、愛紅,黃、紅兩色成為富貴的象征。

  在民間,紅色是吉祥、喜慶的象征。紅色一直是“中國年”的主色調,正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每逢春節,人們都會在門上掛紅桃木板、點紅燈籠、放紅鞭炮。傳統婚禮更是以紅為喜慶的顏色:新郎是一襲紅袍,騎高頭大馬喜氣洋洋;新娘更要身穿紅秀禾、腳踏紅絹鞋、頭戴紅蓋頭,還要用上紅被面、紅枕頭、紅喜字、紅帷帳等裝飾新房。此外,紅色還可以驅惡辟邪,常用來指代神仙靈物,如“赤兔”為瑞獸,“赤鳥”“朱雁”為神鳥,“赤草”“朱草”“朱英”為瑞草!都t樓夢》第一回有“絳珠還淚”的故事,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絳珠草,使其脫胎換骨修得女兒身。后來,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化緣,絳珠草追隨他下世為人,用一世淚水來報答他灌溉之恩。絳珠草為仙草,赤霞宮為神瑛侍者居所,都與紅色有關。

  紅色還象征著忠貞。我們常用“赤子”“赤心”“丹心”“紅心”來形容忠誠之士!睹献印るx婁下》有語:“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薄俺嘧又摹敝溉鐙牒慵儍糍|樸的心靈,后多指報國之心。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愛國之心。在京劇臉譜中,紅色表示忠貞、英勇、正義的人物性格,紅色臉譜多為正面人物,如“三國戲”里的關云長、《滿江紅》中的岳飛等。今天,我們仍以“紅心赤膽”“紅心向陽”這些詞,來表現我們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ㄈ

  到了近代,紅色被賦予濃厚的政治色彩,富有“革命”的意義。紅色已不僅僅是事物的顏色,且成為“革命”代名詞。以紅色象征“革命”主要受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影響,由于巴黎公社起義的旗幟為紅色,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運動便都以紅色與之關聯。1917年,十月革命再次以紅旗為幟,革命后又迅速創建工農紅軍,強化了紅色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象征的文化政治意涵。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是一部紅色的歷史,人們最初把革命比喻為“赤色”。十月革命最初被稱為赤色革命,如李大釗振臂一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只是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紅色逐漸取代赤色的表述以象征革命。

  中國的革命運動受蘇聯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也以紅色為標識,稱“紅色政權”,農民武裝稱“紅軍”,革命根據地“蘇區”也稱為“紅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國徽設計也體現了紅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標志性建筑——天安門,也是通體絳紅色,彰顯了莊重、威嚴的國家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他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之所以要與時俱進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是因為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紅色精神,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這些紅色精神主要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開放精神,等等。紅色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紅色精神的形成和紅色文化的傳承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賦予紅色新的文化內涵,此時的紅色更象征著創新、奮斗、貢獻、謹慎、求是、進取、自信等熠熠生輝的偉大品質。

返回首頁>>

責任編輯:牛樂耕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 筑牢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 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加強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 不斷實現人民幸福安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鶎又卫砗兔裆U鲜玛P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10-18 16-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10-18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多措并舉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10-17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治水,從“戰略”到“篤行”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10-17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10-16 15-10 學習時報 分享
  •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10-16 14-10 人民日報 分享
  • 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論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最近更新资源中文字幕,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毛1,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