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秋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彼颊n作為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任。在新時代,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既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又要承載好馬克思主義的魂,努力做好“兩個結合”,尤其是做好“第二個結合”。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思政課講好“第二個結合”,關鍵在于守好馬克思主義的魂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暗诙䝼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應有之義,是落實“兩個結合”的關鍵一步。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多年來,之所以能一直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教條,而是能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理想、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許多相通之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補充完善思政課教學內容,還能實現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意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鋒愈發頻繁,國內社會思想觀念日益活躍,其中難以避免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產生一定影響。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全社會共同參與教育合力有待加強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第一課堂是主陣地,要將“第二個結合”融入課堂教學。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中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提高教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提升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可和文化認同,真正做到真情融入,與學生形成思想共鳴和感情交融,提升教育教學的感染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群體的不同,從講解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有所側重;根據文理工醫等學科專業背景,對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角度各有側重,并結合教學章節銜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專題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不同課程設計。開展讀經悟典活動,引導學生多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形成“讀講誦寫行”五位一體的布局,讓學生在與經典著作的“親密接觸”中感知中華文化魅力。
用好用活第二課堂,將“第二個結合”融入校園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學校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結合校史、學科史、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開展主題教育、理論研討、志愿服務等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作品創作。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組織開展紀念活動,引導學生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引導學生學習英雄、銘記英雄,自覺反對那些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自覺提升境界、涵養氣概、激勵擔當。
拓展第三課堂,將“第二個結合”融入社會實踐大課堂。結合教學主題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精選一批社會實踐基地。思政課作為綜合性學科,教學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包括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方面。思政課教師的歷史視野中,既要有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又要有170多年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更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通過生動、具體的縱橫比較,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真正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的根!暗诙䝼結合”意義重大,思政課要真正講好“第二個結合”,就要堅守好馬克思主義的魂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ㄗ髡呦岛颖贝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牛樂耕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鶎又卫砗兔裆U鲜玛P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