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書院:孔子晚年講學的先圣講堂

2023-10-20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徐曉涵 李毓

  徐曉涵 李 毓

  洙泗書院是有關孔子的歷史文化遺存,位于今曲阜市東北4公里處的泗河南岸。根據資料記述,洙泗書院就是孔子晚年講學的地方,后成為紀念和祭祀孔子的場所。洙泗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漢代至宋金一直稱為講堂或先圣講堂,元代至元年間改稱洙泗書院。因圣人圣跡,洙泗之間的彈丸之地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文化高地,為世人所紀念仰望。

  洙泗書院因書院南臨洙水,北近泗河,故以“洙泗”命名,但自漢代至宋金時期洙泗書院一直被稱為講堂,也曾是孔尚任隱居之地。洙泗書院與孔子之間的聯系要追溯于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那時孔子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列國周游回到魯國,“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他自此放棄了從政的想法。此時的社會已面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社會失序,周代禮樂制度瀕臨崩潰的局面,作為禮樂文化載體的《詩》《書》《禮》《樂》等文獻典籍也遭到嚴重破壞。政治、文化上的衰敗與蕭條令孔子痛心疾首,雖然“仁政”“德治”的思想得不到當權者的認可與采納,但其并未放棄文化救國之路,因而轉向收徒講學,與眾弟子講道于洙泗之間的“先圣講堂”,孔子及其弟子與洙泗書院的故事至此展開。

  關于孔子在洙泗書院整理“六經”一事,歷來眾說紛紜。據《續修曲阜縣志》卷四記載:“(孔子)乃與群弟子講道于洙泗之間,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彪m然其作《春秋》的地點為曲阜城南6公里的息陬村,但在洙泗書院期間孔子對歷史文獻的整理工作,輔助了其逐漸形成獨有的思想體系。在政治上,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仁者愛人”,主張“正名”,按照周禮的標準來匡正當時混亂的等級名分。針對社會倫理,其提出了“仁”的思想,并把人們的社會行為都納入道德的范疇,作了具體的闡釋?梢哉f,洙泗書院不僅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之間的交流情況,同時也見證了孔子思想上的轉變與形成。

  自孔子修書講學之后,洙泗書院一直作為紀念和祭祀孔子的重要場所而被世人尊崇。漢光武帝東巡過魯曾在此停留。據《闕里文獻考》記載:“漢時諸弟子房舍,井甕猶存,光武帝擊破董憲于昌慮還,過魯,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詣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笨梢姈|漢時期講堂還基本保留原來的面貌,至金時變成獨立的院落,后來由于時間的久遠,在元代初期已毀塌殆盡,成為一片廢墟,“故基化為禾黍”。元代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孔子第五十五代孫、曲阜縣尹孔克欽出資在講堂舊址實施重建,因其南臨洙水、北近泗河,并將其定名為洙泗書院并一直沿用至今;重建后的書院有殿、堂、門、房等建筑,設山長一人,后書院由孔子五十三代孫孔濱任山長,自此而后,專用孔氏奉書院祀事。明代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衍圣公孔弘泰以維修闕里孔廟余資重修書院;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改書院山長為國子監學錄,秩正九品;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書院院門毀于戰亂;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巡按御史李獻捐資重建書院大門并維修書院,修繕后的書院有正殿三間用以祀孔子及儒家“四配十二哲”,東廡西廡各三間用以祀群弟子,此次修繕奠定了書院的格局。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相繼修葺,乾隆《曲阜縣志》記載“廟制大成殿五間祀先圣、四配十二哲,東西廡各三間,前為講堂,又前為書院門三間,四周繚以垣,有石碑曰洙泗書院”,可見洙泗書院當時的規制大于明代嘉靖之制。

  現在的洙泗書院為一古代建筑群,坐北朝南,紅墻環繞,前后三進院落,分中、東、西三路,整座建筑掩映在一片蒼松翠柏叢林之中。書院南北長136米,東西寬99.4米。建筑分為三區,東區有更衣廳,西區前有禮器庫,后有神庖、神廚,中區前后兩進庭院,有大門、講堂、大成殿、兩廡等。書院前有南北長近200米古柏夾峙的神道,神道南端建有跨路石坊一座,坊額上刻“洙泗書院”四個大字,原為明代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衍圣公孔聞韶立,現存石坊為現代復建。門東有“洙泗書院”石碑,為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書院山長豁識達所書。洙泗書院1985年被列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80年代末期大修并重建外圍墻,1992年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洙泗書院作為與孔子及其后裔有直接關系的書院,它所發揮的功能主要集中于紀念與祭祀。自明初的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起,朝廷詔定“衍圣公”屬官含洙泗書院山長一職,主要職責為主持每年的各種祭祀活動。如孔聞韶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襲封“衍圣公”后,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以尼山、洙泗等書院每年的祀事無人主持為由,奏請其弟孔聞禮主之。明代的陳鎬在《闕里志》中就將其稱之為“洙泗書院圣廟”。乾隆《曲阜縣志》說:“書院者,本為春秋講學而設也。今朝祀雖肅,而弦誦之聲無聞,戾厥旨矣”,可見祭祀之意。這也成為洙泗書院區別于歷史上其他書院的一個鮮明特色。

  現如今,為推動洙泗書院更好的保護和利用,發揮其應有的無形資源效應,經曲阜市政府批準,曲阜市文物局以洙泗書院為載體聯合社會優秀資源合作成立洙泗書院國學院,旨在發揮儒家文化源頭的影響力,為文化繼承與弘揚培養接班人,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返回首頁>>

責任編輯:莊文楚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 筑牢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 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加強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 不斷實現人民幸福安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鶎又卫砗兔裆U鲜玛P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10-18 16-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10-18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多措并舉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10-17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治水,從“戰略”到“篤行”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仡欬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10-17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10-16 15-10 學習時報 分享
  •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10-16 14-10 人民日報 分享
  • 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論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最近更新资源中文字幕,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毛1,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视频